首页 > 税改动态

财政部公布《行政单位财务规则》2013年起施行

来源:转自互联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已经2012年12月5日财政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行政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行政单位工作任务的完成,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各级各类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以下统称行政单位)的财务活动。 

  第三条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量入为出,保障重点,兼顾一般,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降低行政成本,注重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条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一)科学、合理编制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及时编制决算,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强对行政单位财务活动的控制和监督; 

  (三)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有效利用、规范处置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定期编制财务报告,进行财务活动分析; 

  (五)对行政单位所属并归口行政财务管理的单位的财务活动实施指导、监督; 

  (六)加强对非独立核算的机关后勤服务部门的财务管理,实行内部核算办法。 

  第五条 行政单位的财务活动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下,由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行政单位应当单独设置财务机构,配备专职财务会计人员,实行独立核算。人员编制少、财务工作量小等不具备独立核算条件的单位,可以实行单据报账制度。 

  第二章 单位预算管理 

  第六条 行政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 

  第七条 按照预算管理权限,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分为下列级次: 

  (一)向同级财政部门申报预算的行政单位,为一级预算单位; 

  (二)向上一级预算单位申报预算并有下级预算单位的行政单位,为二级预算单位; 

  (三)向上一级预算单位申报预算,且没有下级预算单位的行政单位,为基层预算单位。 

  一级预算单位有下级预算单位的,为主管预算单位。 

  第八条 各级预算单位应当按照预算管理级次申报预算,并按照批准的预算组织实施,定期将预算执行情况向上一级预算单位或者同级财政部门报告。 

  第九条 财政部门对行政单位实行收支统一管理,定额、定项拨款,超支不补,结转和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 

  第十条 行政单位编制预算,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一)年度工作计划和相应支出需求; 

  (二)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 

  (三)以前年度结转和结余情况; 

  (四)资产占有和使用情况; 

  (五)其他因素。 

  第十一条 行政单位预算依照下列程序编报和审批: 

  (一)行政单位测算、提出预算建议数,逐级汇总后报送同级财政部门; 

  (二)财政部门审核行政单位提出的预算建议数,下达预算控制数; 

  (三)行政单位根据预算控制数正式编制年度预算,逐级汇总后报送同级财政部门; 

  (四)经法定程序批准后,财政部门批复行政单位预算。 

  第十二条 行政单位应当严格执行预算,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安排各项资金,不得超预算安排支出。 

  预算在执行中原则上不予调整。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预算的,行政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程序报送审批。 

  第十三条 行政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编制决算,逐级审核汇总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第十四条 行政单位应当加强决算审核和分析,规范决算管理工作,保证决算数据的完整、真实、准确。 

  第三章 收入管理 

  第十五条 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财政拨款收入和其他收入。 

  财政拨款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预算资金。 

  其他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依法取得的除财政拨款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 

  行政单位依法取得的应当上缴财政的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产处置和出租出借收入等,不属于行政单位的收入。 

  第十六条 行政单位取得各项收入,应当符合国家规定,按照财务管理的要求,分项如实核算。 

  第十七条 行政单位的各项收入应当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第四章 支出管理 

  第十八条 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和完成工作任务所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基本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项目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支出。 

  第十九条 行政单位应当将各项支出全部纳入单位预算。 

  各项支出由单位财务部门按照批准的预算和有关规定审核办理。 

  第二十条 行政单位的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及标准,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对节约潜力大、管理薄弱的支出进行重点管理和控制。 

  第二十一条 行政单位从财政部门或者上级预算单位取得的项目资金,应当按照批准的项目和用途使用,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并按照规定向同级财政部门或者上级预算单位报告资金使用情况,接受财政部门和上级预算单位的检查监督。 

  项目完成后,行政单位应当向同级财政部门或者上级预算单位报送项目支出决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 

  第二十二条 行政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等规定。 

  第二十三条 行政单位应当加强支出的绩效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二十四条 行政单位应当依法加强各类票据管理,确保票据来源合法、内容真实、使用正确,不得使用虚假票据。 

  第五章 结转和结余管理 

  第二十五条 结转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已执行但未完成,或者因故未执行,下一年度需要按照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 

  第二十六条 结余资金,是指当年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者因故终止,当年剩余的资金。 

  结转资金在规定使用年限未使用或者未使用完的,视为结余资金。 

  第二十七条 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的管理,应当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六章 资产管理 

  第二十八条 资产是指行政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 

  第二十九条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应收及暂付款项、存货等。 

  前款所称存货是指行政单位在工作中为耗用而储存的资产,包括材料、燃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 

  第三十条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第三十一条 在建工程是指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尚未达到交付使用状态的建设工程。 

  在建工程达到交付使用状态时,应当按照规定办理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和资产交付使用。 

  第三十二条 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第三十三条 行政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单位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和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管理,维护资产安全完整。 

  第三十四条 行政单位应当按照科学规范、从严控制、保障工作需要的原则合理配置资产。 

  行政单位资产有原始凭证的,按照原始凭证记账;无原始凭证的,应当依法进行评估,按照评估价值记账。 

  第三十五条 行政单位应当加强资产日常管理工作,做好资产建账、核算和登记工作,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年度终了,应当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对资产盘盈、盘亏应当及时处理。 

  第三十六条 行政单位开设银行存款账户,应当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并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第三十七条 行政单位应当加强应收及暂付款项的管理,严格控制规模,并及时进行清理,不得长期挂账。 <


阅读次数:955

税收法规

更多 >>

税务实务

更多 >>

财税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