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企业又是低竞争力企业,所以税制改革着眼点应在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同时,应有利于公共财政的建立。
在由《中国税务》杂志社和社科院财贸所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税收收入专家分析会上,我国的宏观税赋水平是否合理?税改应遵循何种方向也成为讨论的焦点。
主要税种法定税赋偏高
二次分配占GDP比重低于平均水平
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观点鲜明地提出,随着全球化进度的加大,继续保持法定税赋偏高的现有税制对经济
发展不利。
分析税收占GDP比重提高较快原因,许善达认为,问题在于现行税制:从总体上看,在几个主要税种上法定税赋太高,包括不能抵扣部分太高,营业税重复征税等。比如说建筑安装企业,原材料里面有增值税,但总的建筑安装价值里面,这部分又被重复计算。在所得税方面,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定税赋不高,但内资还是较高。个人所得税方面,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税收较高。
许善达的观点被学者的看法所响应,人大教授安体富用数据分析了我国宏观税赋偏高状况:他提出,1,从税费总负担看,政府占税收资源的比重去年为27%-28%,今年增为30%;2,从税收占GDP总量比看,去年已达到21%,超过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9%;3,法定税率偏高;4,边际宏观税率过高,每年增量GDP中的大部分约30%-40%都被税收拿走。我国现行税制的问题有:重复征税问题没有解决,所得税重复扣除是大问题。
国家税务总局正式发布的信息表明,我国去年税收收入总额达到25718亿元,增收率25.7%,占GDP比重达到了19%。而去年预计经济增长速度将在9%或略高。据悉,这一现象已经持续有年。据国家统计局许宪春司长分析,税收高速增长原因有五,1,产业结构升级,特别是二三产业远远高于GDP增长;2,外贸快速增长;3,企业效益和居民收入增长;4,所有制结构优化;5,市场化程度发展带来可税部分提高、不可税部分减少。他说,从核算角度看,税收分为初次分配的生产环节税、再次分配的所得税,及转移类三类。从1992年以来,一次分配占GDP从13%逐年上升,近年已上升到19.1%,从国际水平看,美国仅占8.5%,其他国家在10-14%之间,且多数国家低于14%。而起到社会公平作用的二次分配,在我国占GDP比重平均仅仅为2.4%,远低于其他国家的11.7%的平均水平。从税收和地区经济关系看,从2001年至2003年的数据看,东部贡献率占税收增加的98%,对现价GDP贡献率是74%。
分步实施税改已具条件
原则是增强企业竞争力和促进社会公平
许善达局长提到,随着税收的增加,我们已经有了资源,现在分步实施税制改革,逐步消化法定税赋偏高已经具备必要性和可能性。但税制改革的新原则应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和促进社会公平。他说,税改中长期安排是,在3-5年或5-10年里,在工业发展和加强征管的前提下,在政策上、税制上进行改革,边增边减,使守法纳税人负担降低。同时由税制的改革来保证既解决增强企业竞争力和促进社会公平问题,又能使国家有足够的税收资源。
有看法提出,当全部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农村是否会成为无税区?许善达说,对农村税制应当由另一种角度看。农民身兼消费者和生产者双重身份,农业生产领域税收都由农民承担着,农民进项没有抵扣,所以不能说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农民就无税。同时他强调,现在已经到了工业化反哺农业时期,在国家补贴农业方面,英国的做法是向农民退税,美国的做法是直接给农业补贴。他认为,多年来我们一直以农业支持工业建设,而现在不能再用工业化时期的税收思路和政策设计来设想反哺时期的三农税制。要研究这个时期的三农税制,包括当前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和工业产品进出口贸易税制差距太多问题。他说,实行统一税制和工业反哺农业是一致的。对此,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何成军也特别提到:财政税收如何支持三农?如何制度化?是需要思考研究的问题。
安体富教授同样提出,减轻税收会减少企业偷逃税动机,实际经济收入会增长。他说,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企业又是低竞争力企业,所以税制改革着眼点应在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同时,应有利于公共财政的建立。
2005税收展望:
税收收入可能放缓
学者专家认为,2005年税收收入有可能放缓。分析其影响因素,国家税务总局认为有如下几点:1,相关税收增速放缓;2,分步实施税收改革;3,欠税与税款纠正案件减少;4,受原油等价格影响,税收增幅可能下降;5,增收空间减少。总起来看,2005年税收保持稳定增长,有可能达到28250亿元。
有专家分析说,近年来税收超经济增长态势明显,对宏观经济带来的政策效应是:1,税收超经济增长对中国整个宏观经济产生紧缩效应。从去年到今年,宏观经济有向过热发展趋向,因此政策在大环境下是适宜的,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2,税收大幅高超收后,中央为解决欠账加大了投入和财政支出,对宏观经济的政策影响是扩张性的。以上两方面产生了中和效应。而2005年,有可能适当减缓税收超经济增长态势,拉动经济力度会减缓,宏观紧缩效应也有可能将会减缓。
在分析税收政策效应时,有学者提出另一个值得重视的相关观点:今年由于国家采取种种直补措施提高农民收入后,促使农民回到农村,等于通过政策进一步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对长期工业化有什么影响?除了要研究通过税收反哺农业外,也要研究通过税收政策让农民脱离农村,否则可能会拖了现代化后腿。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