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税网
新《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规定,“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用来核算企业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价值。该科目可按盘盈、盘亏的资产种类和项目进行明细核算。企业盘盈、盘亏、毁损的各项资产,必须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后,该科目应无余额。从税收管理的角度而言,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按规定须经有关税务机关审批的,应在规定时间内按程序及时申报和审批。但是,在日常会计和税收处理实务中,一些企业常常以报损为名,行对外赠送、发放或分配自产产品之实,以逃避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
【案例】
日前,税务检查组到一家化妆品生产企业A公司实施检查。在检查前,检查人员小周就分析了作为化妆品生产企业可能存在的多种逃避缴纳税款的情形,如将产品赠送其他单位或个人、发放给员工或分配给股东和投资者等。
到A公司检查时,小周发现A公司账面上各月均有将产品赠送其他单位和个人视同销售的情形,但全年反映的累计金额仅9000多元。第二天检查结束离开A公司时,小周正好与A公司一位管理人员同行,该管理人员拎了8盒A公司生产的化妆品。小周问:“要去送礼?”那位管理人员说:“是啊,总有几个不知趣的,逢年过节都送了,还要打电话要。”小周接着询问每盒化妆品的出厂价,管理人员说每盒近300元。小周一计算,送一次礼盒就要2000多元,而A公司账面计提销售的金额全年才9000多元,说明A公司很可能没有将对外赠送的产品全部作销售处理。第三天,小周到A公司后,先抽查了A公司5个月的产品销售成本的结转情况,发现每月结转产品销售成本的品种和数量与月度销售明细汇总表上完全一致,说明A公司没有将对外赠送产品的成本混在对外销售的产品成本中一并结转。然后,小周抽取了A公司3种热销的化妆品,并随机核对了这3个品种5个月生产入库的产成品数量与车间的生产完工记录,也未发现异常。两项检查均未发现疑点,小周一时觉得无从下手。突然,小周想起在查看A公司产成品明细账时发现了报损记录。于是,小周再次打开有关产成品明细账页和营业外支出账页,并请A公司财务人员调阅了6份相关会计凭证。检查发现,所有报损会计凭证后面应有的书面申请报告、报损产品明细表、企业内部和税务部门审批等资料和手续一应俱全。但细心的小周在查看报损明细时发现了一些规律:
一是报损主要集中在三四个品种;
二是春节和中秋节的两次报损金额最大,其余的报损约一月一次,但金额不大。
小周请A公司的财务经理对此作出解释。A公司财务经理解释说,报损的产品集中在三四个品种,是因为这几个品种的生产量大、销量大;每个月的报损是正常对过期产品进行处理;春节和中秋节报损额特别大,是因为进行了两次全面盘点。这样的解释似乎有道理,小周又追问了两个问题:既然是主要品种且销量很大,为何会大量过期?既然每个月都正常对过期产品进行了报损处理,为何春节和中秋还有大量的过期产品?财务经理被问住了,不知该如何回答,最后只好说出了真相。原来,A公司经常将生产的化妆品作为礼品对外赠送和发放给员工作为劳动保护用品或福利品,将其中一小部分作了销售处理,大多数以报损名义列入了营业外支出,从而少缴了增值税、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
【分析】
实际上,在相当多生产化妆品、日用消费品或食品饮料等产品的企业,都存在将自产产品赠送给其他单位或个人、发放给员工或分配给股东和投资者的情形。其中许多企业都未将这些自产产品视同销售,而是采取各种舞弊方法逃避税收。上述案例中,A公司通过报损处理就是较常见的舞弊方法。检查人员小周抓住报损的都是过期产品的解释,从报损产品中找出了A公司刚刚开发根本没有到保质期的产品,从而揭穿了A公司虚报亏损的假象。因此,检查人员要善于分析被检查单位为了隐瞒事实而作出的各种虚假解释,既要能够找出这些解释本身存在的违背常识、情理和逻辑关系的破绽,又要善于从这些解释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的矛盾中找出破绽,以其之矛,攻其之盾。